南京版“胶囊公寓”悄然现身 折射城市廉租房信息缺位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0/5/17 10:05:05 点击数:
导读:(资料图片)法制日报记者丁国锋法制日报实习生卢庭庭在房价虚高不下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双重压力背景下,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心区“胶囊公寓”悄然现身。近日,怀着好奇和怀疑,记者找到了传说中的&ldqu…

    

    (资料图片)

    法制日报记者 丁国锋 法制日报实习生 卢庭庭

    在房价虚高不下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双重压力背景下,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心区“胶囊公寓”悄然现身。

    近日,怀着好奇和怀疑,记者找到了传说中的“胶囊公寓”所在地,位于南京市洪武北路与长江路交界处,即老南京人眼中的闹市区———石婆婆庵。

    廉价房并不廉价看电视要另交费

    这个名为“好馨晴”的“胶囊公寓”,实际上位于离南京商业中心新街口很近的一个住宅区,步行约十五分钟即可到达。团围在高耸的住宅楼中间,小巷显得十分安静。

    刚一走近,记者便看到门框两边贴着“幸福人家永吉祥,富贵门庭日兴旺”的对联,玻璃门上则贴着“欢迎回家,祝您好心情”等温馨字样。环顾四周,这个公寓的设施的确比较简陋,从一楼柜台通往二楼公寓的木制楼梯,虽然刷上了粉红色的漆,但粗糙的痕迹仍旧透露出装饰的简陋。

    “原本是一家单位的房子,后来租下来了。”在公寓一层的柜台里,坐着老板钟丽梅的父亲,一位年约六十、穿着朴素的老人,“我们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以为记者是来租房的,老人热情地带领着记者并进行介绍。

    记者了解到,公寓里的房间一般分为大小房间两个等级,其中小房间约30间,单间面积仅约3至5平方米,只有一张床、一张小桌子、一个简易衣橱,没有窗户,刚洗的衣服则只能挂在走道里自然风干。租客如果要电视机,则必须另交每月40元租金,上厕所则必须使用公共卫生间。相比之下,大房间的设备则齐全很多,约有近15平方米,有窗户和空调,还有独立卫生间,但这样的房间只有六七间。老人介绍,小房间月租金为700元,大房间的月租金则根据面积大小从1000元到1400元不等。此外还有公摊水电费每个月50元,每个房间内的电灯、电视、空调用电另算。

    房间隔音效果差安全设施不完善

    采访中,住在离卫生间最近一个房间里的一对未婚夫妻说,因为工作原因,才来南京租房子的。女士介绍说,租房签合同老板要求一年,太短了怕生意不稳定,长了则怕房价上涨少赚了钱。

    说到居住感受时,开始比较沉默的男士则抱怨道:“房间都是用石膏板隔的,隔音效果太差。隔壁的上班早,把闹钟设成6点,每天早上都被刺耳的闹铃声吵醒。地板也不隔音,洗脸刷牙的人一多,就感觉外面有千军万马在奔腾,根本睡不着觉。”

    “我在新街口一个电玩城当收银员,为了方便才来租的,但下夜班后,已经没有热水澡,天要热了,身上粘乎乎的,房间里也不透气,不知怎么办。”另一位女士还说,“以前洗衣机是全自动的,房东要求洗一次交3块钱。后来有人反对,房东就换了一个老式洗衣机,洗衣服要排队,轮到了还要随时接水,特别麻烦。”她表示已经找到人合租房子,下个月就打算搬走。

    “虽然打出‘廉价房’的口号,但价格并不便宜。同等地段的两室一厅房子,如果合租,不过分担800多元。”住在一个小房间的尹小姐有点抱怨说,男女卫生间的门靠得很近,门上没有特别的保险装置,总让人感觉到不安全。

    虽然记者也能看到每个房间的门口放着灭火器,但作为管理人员的老人则表示并不会用灭火器。灭火器是被当地媒体曝光后新增加的。虽然租房合同中有禁止明火的规定,但在记者见到老板钟丽梅时,她却在公寓的一个房间里用煤气灶做晚饭。

    折射城市功能缺位廉租房信息不到位

    记者了解到,虽然房客们对这个胶囊公寓表达种种不满,但提出要搬走的还是少数。当记者表明身份要采访时,却遭到了大部分人的拒绝。也许,一张小小的床能让奔波了一天的年轻人有个休息的地方,已经让他们暂时得到了一些满足。

    当记者问及有没有去租政府廉租房的打算,则得到了“嘲讽”的眼光,“政府的廉租房在哪里?没有人告诉我们,也不知道从哪得到信息。估计实际上并不存在吧。那都是宣传手段而已。”一位大学生租房客说,在小公司打工,基本不可能解决住宿问题,如果实在没有钱,只能迫不得已向父母伸手。

    空间小、设施简从而价格低的“胶囊公寓”,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是目前城市对数量庞大的外来打工人员、或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生,没有一个可以为他们整体规划的考虑所导致的。一位南京市民对此评价说,在南京这样的商业中心城市,第三产业的工作人员数量达到几十万,这部分人因为收入偏低,大部分把精力集中在创业上,所以对居住的现实需求十分简单,基本没有精力考虑消防设备、安全措施不到位给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隐患。

    而开办者则因为缺少相关法律常识,导致随意转租、违法改建等问题得不到纠正。

    有专家表示,应当说,“胶囊公寓”在大城市的现身,是当前城市功能不到位、房价虚高背后的必然产物,说起来,还实在拿不出真正要“关闭”的合理理由。但是否相关部门也应当为此做点什么呢?比如,对营业资格的必要的审查,对经营者必要的教育和监管等等。

    法制日报南京5月16日电

上一篇:最高法院集中回复8项网民意见建议 下一篇:为避二套房新政 购房者“六大怪招”